1. 岗位名称:专职科研岗/博士后(2名)
2. 岗位职责:类芬顿氧化、绿色解吸、离子分离等过程强化机制研究
3. 应聘条件:
(1)具有物理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及金属有机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从事过类芬顿氧化、离子交换与吸附、离子通道调控等技术及原理相关工作,要求在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
(3)具有浓厚的科学研究兴趣,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
(4)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5)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4. 相关待遇:
(1)薪酬收入:年薪15-30万,科研成果奖励另计。具有较好科研成果或海外教育背景的申请者起薪面议,
(2)生活环境:学校提供廉租公寓并配套住房公积金,博士后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学校为专职科研人员办理社保。
(3)团队配套:根据研究背景和工作积累确定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岗位,表现优异者委任为分课题组组长并分配研究生组成团队。研究团队拥有完善的行政、财务和工程应用支持团队,可保证科研人员不为琐事所扰。
(4)合作网络:本团队与国内外十余个顶尖实验室保持合作关系,同时在南京大学与物理、材料、化学、地学、现代工学等院系建立有紧密联系,可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资源优势。
(5)职业发展:积极协助申请国家、江苏省或南京市的各类人才政策;全力支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相关项目。表现优秀的可以参加南京大学的tenure track晋升或推荐到合作单位任职。
5.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
(2)发表论文目录、重要成果相关材料,代表性论文(电子版);
(3)两份专家推荐函(请推荐人将签名的推荐信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信箱);
(4)其它可以体现个人研究水平的材料;
有意申请者请发送邮件到合作导师张炜铭教授信箱wmzhang@nju.edu.cn,标题请包含“应聘科研岗或博士后”等关键词。
南京大学环境功能材料与水污染控制研究团队紧密围绕污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领域的科技前沿与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重点研究实用型环境纳米技术(吸附分离、膜分离、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还原新技术、废水能源化新技术、智慧环保管理技术及相关原理。
研究团队主要依托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独立建有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常高新国际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交叉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并参与建设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基地。通过构建与完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集成-工程化示范与推广”创新链,为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工程化应用提供系统支持。
研究团队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及各类横向合作项目等40余项,在研项目经费总额约2000万元。目前研究团队拥有实验室及办公用房约800平米,独立拥有5万以上分析仪器25台(套),总价值超千万元。研究团队现有主要人员包括5名教授、4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员、7名助理研究员、2名研究助理以及10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基于环境纳米复合材料的典型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回用新技术”项目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科技奖励。
研究团队负责人潘丙才教授现任环境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dvances 创刊主编、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副主编、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责任编辑。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九大代表、江苏省科协第九届委员、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科技分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副会长。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其中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论文60多篇),论文引用逾13000次,H指数58,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108件;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等。
研究团队已培养博士、硕士100多名,毕业生获得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其中,继续深造的学生中多人获得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或博士后职位,参加就业的研究生中多人获得环保部、国家与各省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内知名环保公司等业内一流单位职位,以及国内985、211高校正式教职。
研究团队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西西那提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普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昆里斯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有广泛合作。研究团队热烈欢迎有化学化工、材料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及物理等相关背景的同学报考本研究团队研究生、博士后及专职科研岗职位,也欢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附2合作老师简介
张炜铭,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刊物编辑。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围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综合利用,发展了系列基于强化分离和转化的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探究了处理过程强化的构效机制;主持开发多项有机化工和重金属废水的提标减排与资源化新技术,并实现工程应用示范。发表SCI论文100多篇,H指数4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多件,授权美国、日本发明专利7件;主持完成环境功能材料及装置企业标准1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其他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10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