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系列岗位招聘-水污染控制过程与配位调控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24-09-22浏览次数:32

1. 岗位名称:特任助理研究员/博士后(1-2名)

2. 岗位职责:开展水污染控制化学和生物风险防控研究

3. 应聘条件

1)具有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

3)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成长为行业中的骨干人才;

4)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认同并力行“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工作原则。

4. 相关待遇

1薪酬收入:年薪15-30万,科研成果奖励另计。具有较强科研背景的申请者起薪面议。

2生活环境:学校依法为研究系列人员办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统招统分博士后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享受有关医疗和社会保险等待遇。学校应承担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单位缴费部分由学校在年薪标准之外另行出资承担。

3团队配套:根据研究背景和工作积累确定助理研究员或副研究员岗位,表现优异者委任为分课题组组长并分配研究生组成团队。课题组拥有完善的行政、财务和工程应用支持团队,可保证科研人员不为琐事所扰。

4合作网络:本团队与国内外十余个顶尖实验室保持合作关系,同时在南京大学与物理、材料、化学、地学、现代工学等院系建立有紧密联系,可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资源优势。

5职业发展:积极协助申请国家、江苏省或南京市的各类人才政策;全力支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相关项目。表现优秀的可以参加南京大学的tenure track晋升或推荐到合作单位任职。

5.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

2)发表论文目录、重要成果相关材料,代表性论文(电子版);

3)两份专家推荐函(请推荐人将签名的推荐信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信箱);

4)其它可以体现个人研究水平的材料;

有意申请者请发送邮件到sjzhang@nju.edu.cn,并附上简历,标题请包含“应聘科研岗或博士后”等关键词。

 

1:科研团队简介

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成员包括6名教授、4名副教授、9名研究系列人员(特任副研究员/特任助理研究员/博士后)、2名研究助理以及10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团队带头人为潘丙才教授。

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及各类横向合作项目等40余项;共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授权中国、美国、日本发明专利140余件。团队成员主持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基础类)2013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2016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4年光华工程科技奖等科研奖励多项;多人次先后入选长江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双创计划等人才计划,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的资助。

团队高度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与推广工作,是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重要组成。以本团队为技术依托,建有南京大学常高新国际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重庆创新研究院()、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恩宜瑞(江苏)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匠人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

团队注重国际和地区交流与合作,与诸多国际知名科研机构与单位建有较为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热烈欢迎有化学化工、材料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相关背景的同学报考研究生,也欢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2:合作导师简介

张淑娟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相继于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Clemson University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和水污染控制化学研究。2011年受聘为南京大学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化学。